第六十四期【就业先锋】 2024届毕业生郑治家:才思敏捷,精明强干
一、个人简介
郑治家,男,中共党员,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2020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。现任职于中铁四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。在校期间担任辅导员助理、第二课堂管理与服务中心主席等职,并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,在校内也曾多次参与组织管理各种大型活动。在2023年秋招求职中,通过线上与线下不断投递简历并积极参加各种线下招聘会,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简历信息,锻炼与各司HR的沟通能力。最终获得5家企业offer,其中包括中铁四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、中铁四局集团第八分公司等。经过多方面考量,最终选择了中铁四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,并选择在校招现场直接与该公司签下合同。
二、就业分享
在2023年的秋招季,我在两个月内投递的78份简历中,仅有21家企业给予面试机会,最终收获5个offer。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,求职本质是信息战、能力战与心理战的三重博弈。
(一)破除“完美简历”的执念
我曾在求职初期陷入一个误区:认为必须攒够“高绩点+学生干部”的黄金组合才有竞争力。但当我与行业前辈交流后发现,企业更看重的是“解决问题的能力”。
我在中铁四局的招聘会上,公司的HR问我在简历中写到的擅长团队合作,能不能具体说明一下我是如何提升团队合作的效率的。我展示了在“荣马”、“音乐节”中担当的角色、遇见的问题,用照片的形式向HR展示了在过程中遇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活动后学生的反馈结果,这比空洞的“擅长团队合作”更有说服力。建议同学们梳理经历,针对岗位定制简历。
(二)打破信息差
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善于打破信息差,少走弯路。毕业时我只关注校招,错过许多优质中小企业的“预招聘”。后来通过同学了解到,很多中小型公司每年10月会开放“储备人才计划”,竞争远低于秋招。建议同学们建立“职场信息网”,加入行业社群、关注垂直领域公众号,善用校友资源,主动联系同校前辈,请教时聚焦具体问题。
(三)面试:一场“价值匹配”的双向选择
面试不是考试,而是企业验证“你能带来什么价值”的过程。我曾在一场群面中遇到“梁配筋率超标时的实际处理方案”的题目。作为土木生我们能给企业带来的无非就是,硬实力、项目嗅觉和职业特质。多数人为了回答问题而急于回答,而我先用30秒匹配了我现在具备且符合的条件只有职业特性,最终脱颖而出。建议在面试回答问题时不要急于回答,要想如何在面试中跳出答题模式,实现与企业的双向价值匹配。
三、毕业寄语
各位学弟学妹,求职只是职业生涯的起点。无论你们选择互联网、企事业单位、体制内还是自由职业,请记住:
母校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“学习的能力”,没有“完美选择”,只有“持续优化”,保持善良与真诚。最后,我想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:“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”,祝愿你们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弄潮之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