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六期【就业先锋】 2025届毕业生殷嘉欣:找准方向,脚踏实地
一、个人简介
殷嘉欣,女,中共党员,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,已考取黑龙江选调生。
在校期间,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勤奋学习,积极实践,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。政治立场坚定,主动参与党组织活动,发挥先锋模范作用;学业上,成绩优异,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;注重全面发展,曾担任学生干部,锻炼了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;职业规划上,立志投身基层服务,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认真总结经验,调整备考策略,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投入黑龙江选调生的备考中。经过数月的刻苦努力,系统复习行测、申论及基层工作相关知识,最终在选调生考试中脱颖而出,成功上岸。
二、就业分享
回顾这段求职历程,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为正在求职路上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。
(一)明确方向:为什么选择选调生?
记得大三下学期,身边的同学都开始为未来做打算:有人准备考研,有人忙着实习,还有人考虑出国。我也曾一度迷茫,直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“基层就业宣讲会”,听到往届选调生学长分享他们在乡村工作的故事,那种“用脚步丈量土地,用真心服务群众”的工作状态深深打动了我。经过深入思考,我认识到选调生这个职业与我的性格特点、能力特长高度契合。我性格开朗,善于沟通,担任心理委员期间积累了大量与人打交道的经验;我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,在管理寝室事务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;我对基层工作充满热情,渴望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。这个认知让我下定决心:我要考选调生!从那一刻起,我就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备考征程。
(二)备考之路:我的"三步走"战略
第一步:夯实基础(备考前6个月)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。在行测方面,每天保证3小时刷题时间,重点突破言语理解和资料分析;在申论方面,每周精读2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,积累规范表达。
第二步:精学行测与申论(备考中间3个月)这个阶段我重点攻克笔试的核心科目,在行测专项提升方面,针对资料分析,每天完成2套资料分析专项练习,总结常见陷阱类型,建立“速算技巧库”,如截位直除、差分比较等方法;针对数量关系,重点突破高频考点:工程问题、行程问题、排列组合,整理“秒杀技巧”,如代入排除法、数字特性法等,制作错题本,标注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易错点;针对判断推理、图形推理等,系统梳理常见规律(位置、样式、数量等)逻辑判断:掌握“搭桥拆桥”“因果倒置”等论证方法,每天保持30道题的训练量。在申论能力提升方面,针对素材积累,建立“乡村振兴”“基层治理”等专题素材库,摘抄《求是》《半月谈》中的经典表述。针对写作训练,每周完成2套申论真题,重点练习应用文写作。
第三步:冲刺突破(最后3个月),首先是魔鬼式真题训练,每周3套行测+2套申论全真模拟,严格计时,使用答题卡涂卡,考后立即批改,当日完成错题分析;其次是错题精准攻克,建立错题本:每周日集中攻克,做对三次才移出错题本;最后是状态精细管理,固定作息,7:30起,23:30睡,每日30分钟跑步,考前一周完全按考试时间作息。
(三)经验分享:给学弟学妹们的四点建议
1. 早做规划,明确目标
建议大三下学期就要确定就业方向,可以通过职业测评工具,校友访谈,实习体验等方式找准定位。
2. 善用资源,主动争取
多参加学校就业指导相关系列活动,主动联系已就业的学长学姐,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。
3. 实践育人,能力为王
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实际能力,建议担任学生干部锻炼组织能力,参加专业竞赛提升专业素养,投身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。
4. 互帮互助,共同进步
求职路上不要单打独斗,可以成立备考小组互相监督和督促,每周交换错题本,用不同颜色的笔互相批注,发现组员经常在同一个题型上出错,就可以把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给她。这种针对性帮扶可以让组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,这就是团队的力量。
(四)展望未来:在基层书写青春华章
即将踏上工作岗位,我既兴奋又忐忑。我知道基层工作不会轻松,可能会遇到工作繁琐等各种困难。但我已经做好准备,要把选调生这个身份当作新的起点。一年目标:快速适应环境,走遍辖区每个村组;三年规划:争取成为群众认可的"贴心人",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;长期愿景:扎根基层,用所学知识服务百姓,实现人生价值。
三、毕业寄语
就业路上难免会有迷茫和挫折,但只要找准方向、脚踏实地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。基层天地广阔,青年大有可为,期待更多同学加入服务基层的行列,让我们共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!